发布时间:2022-10-17 09:30:31 来源:新华社半月谈
10月14日,《半月谈》(2022年第19期)刊文《系紧年轻干部“第一粒扣子”》,文中关注我委通过调研式监督强化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的特色做法。
全文如下:
半月谈记者 尹思源
收受贿赂用于提前消费、截留民生资金用于网络赌博、挪用公款给自己发工资……从近年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中可以发现,部分“80后”“90后”年轻干部面对诱惑免疫力低,有些甚至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动起了“歪心思”。如何应对干部腐败年轻化的新挑战?天津市纪检监察机关出实招,努力扣好年轻干部廉洁从政的“第一粒扣子”。
守住思想防线
“从拒绝一瓶酒、一包烟、一盒茶、一场局开始,走好廉洁从政每一步。”今年7月1日,天津市河西区全体年轻干部收到了一封来自区纪委监委的倡议书。河西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,不少年轻干部走向贪污腐败这条不归路,最初只是想买一个包,买一款新手机,一点小贪欲诱导他们越陷越深。
“你在‘八小时之外’主要干些什么?”“你认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主阵地应该是哪?”在天津市蓟州区,纪委监委正对100多名年轻干部开展问卷调查,通过调研式监督,精准绘制年轻干部“廉情画像”。
去年以来,针对年轻干部教育管理问题,天津市纪委监委专门汇编《天津市查处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》,以反面典型为鉴,共摄制5部专题片。“片中反面典型声泪俱下的‘自白’、痛心疾首的忏悔,给我带来强烈的思想冲击和心灵震撼。”一名年轻干部说。
“着力发现和督促纠正年轻干部理想信念不牢、政治定力不够、宗旨意识淡薄、价值观走偏等问题,切实引导年轻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根基,守住拒腐防变防线。”天津市纪委监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。
回访教育
“感谢组织对我不抛弃、不放弃。”天津市宁河区造甲城镇党委副书记李超说。5年前,因治理散乱污企业时违反纪律,时任宁河区大北涧沽镇副镇长的李超被免职,同时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。
受到处分后,李超没有就此消沉,他顶住压力,重新上阵。宁河区纪委监委把他作为重点回访教育对象,定期谈心谈话,纾解压力、增强信心。2021年,经过组织程序,李超被任命为东棘坨镇党委委员、副镇长。今年5月,李超又被任命为造甲城镇党委副书记。
据统计,天津市去年共对3590名受处分干部开展回访教育。今年,天津市纪委监委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监督的若干措施》,明确把受到处理处分的年轻干部列为重点回访教育对象。
“我们发现,回访教育是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的有力抓手,这进一步强化了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的政治效果,也让被处分干部深刻认识到自身问题。”宁河区纪委副书记、区监委副主任孟杰说。
监督在日常
“纪委制发的告知单我收到了,您是我的监督联系人,我一定主动报告情况,严格要求自己,自觉接受监督。”近日,天津市河北区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于斌对区委常委、区纪委书记、区监委主任王海山说。
天津市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监督的若干措施》提出,探索建立监督联系人机制,通过监督联系人与年轻干部沟通联系,加强对年轻干部的近距离监督,增进对年轻干部思想状态、工作情况、家庭状况、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了解。
“我们将年轻的副处级干部、科级干部纳入监督联系人机制,通过开展常态化谈心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年轻干部生活状况,结合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分层分类进行纪法宣讲。”河北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张新说。
“之前在工作中有拿不准的地方,只能摸着石头过河,一不小心就可能会犯错误。”一位年轻干部说,现在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和监督联系人交流沟通,心里有底,办起事来就更放得开手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