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设为首页 ] [ 加入收藏 ]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17:15:28

热门关注

    所在位置:首页 > 清风网评 > > 正文

    话年俗品年味,传承“红色中国年”

    发布时间:2024-02-28 08:58:55 来源:廉韵津沽•蓟州清风网站

    话年俗品年味,传承“红色中国年” 

    蓟州区西龙虎峪镇纪委   张娟 

    有人曾说“年,像淡烟,又像远山的晴岚。我们握不着,也看不到,当它走来的时候,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一拂,我们就知道:年来了。”但是,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,很多人总是感叹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。 

    那年味是什么呢?是童年里的烟花爆竹,是窗户上粘贴的窗花,是大街上来往的商贩,是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,是亲朋好友之间互送的礼品,是大年三十的春晚守岁还是年初一五更的饺子……我认为年味,并不是指物质的丰盛,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,是内心的富足。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“年”的感情,而是“年”的新方式与新载体。我们要设法把“年”从生活中日历中的必不可少,变为文化上和精神上的必不可少。所以,当我们在对一些传统的失落感到惋惜和遗憾时,我们更需要的,是与群众的文化需求相向而行,让春节充满“仪式感”、“认同感”和“幸福感”。   

    “仪式感”来源于各地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。舞龙舞狮、对联剪纸、锣鼓秧歌、灯展庙会……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彰显着东方的审美品格,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质,在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活动中,大家可以暂时放下忙碌的工作、紧张的学业,来观赏并亲身参与到特色活动中,于时代的乐章中找寻年味儿的记忆。今年春节期间我回到了老家,我感到村里变化很大。村里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,有孩子爱玩的秋千滑梯,有青年人玩的“高空抓物”的比赛,有中年人组织的唱歌跳舞,有老年人爱听的戏曲等,春节这几天,村里的广场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。听村里的老人说,很多年没组织过这些热闹的活动了,“高空抓物”的比赛还是40年前组织的,现在依然很受欢迎,大家排着队参加,有抖音、快手主播网红的的全程直播,还有来自外地的人慕名来参加比赛,在周围村里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。我想这就是接地气的年味吧,让人民群众有仪式感、参与感、获得感。   

    “认同感”来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。年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,传承和保护年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我们要充分挖掘“年”的文化元素,用更现代的文化方式去丰富它,用时代创新激活传统的文化基因,用符合当下审美的文化元素赢得大家广泛认同。随着短视频、直播、数字社区等各种新技术、新平台在节日期间的创新运用,催生了云庙会、直播舞狮表演等民俗活动新形式,为人们带来了更丰富的年味体验。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尝试旅游过年,去想去的地方,去看见更多的风景,去增长阅历和视野,去给人生充电。只要自己认同,这也是一种在异地体验过年的新方式,去品味不同地域之间年味的差别,寻找新的“认同感”。   

    “幸福感”来源于年是家人期盼的日子,年是亲人团圆的日子。我们穿越人山人海,跨越万水千山,只为见一面,这世界难免太多的亏欠,只为了心底的那份思念,对亲人的思念,对朋友的思念。一年的辛苦付出,只为了岁末的团圆喜乐。相聚在一起话家常,谈未来,轻轻诉说着对幸福生活强烈的渴望与心怀的梦想,展望着对未来生活的热情与企盼。   

    春节,时处大自然四季周而往复的节点,人们习惯用辞旧迎新四个字表达对四季轮回的一种情感与敬候。我们在春节的热闹与忙碌中呼唤着春天,盼望着春天,迎接着春天,告别过去的生命时光,迎接天地新的馈赠。所以无论形式怎么变化,内核永远不会改变,那就是喜庆氛围背后的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和中华儿女的精神传承。